(success)

海淀非遗又添成员 非遗申报硕果累累

时间:2017-07-01 11:53 作者:whg_user01 次阅读 来源:金东区文化馆

近日,海淀区又公布了一批新加入区级项目保护名录的非遗项目,即北京满族民间故事、翰林院五虎棍、苏一二单槌大鼓、五行通背拳、形意拳、少林五形八法拳等15个新项目被批准加入第四批海淀区级非遗项目保护名录。

    淀区自2005年起先后在全区范围内开展非遗项目普查和申报工作,并根据我国非遗保护国家、省、市和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制度,从普查立项开始,然后逐级申报评审定级。从2005年到2015年,共普查到249个项目,先后召开四次区级项目专家评审会、四次市级非遗代表作专家推荐会、四次国家级非遗代表作专家推荐会。目前,海淀区区级以上项目共有8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7个,市级以上项目30个,区级以上项目84个。    图片9.png
海淀区地处京城,文化底蕴丰厚,区内非遗项目也如其地域文化特点,具有浓浓的京味特点和鲜明的海淀区特色。既有紧紧围绕皇家行宫苑囿三山五园的各种民间传说,如颐和园传说、香山传说、颐和园传说等;也有发源于海淀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如海淀扑蝴蝶、六郎庄五虎棍、苏家坨立夏习俗、苏家坨太平鼓等等具有浓浓海淀特色的非遗项目;既有充满皇家宫廷艺术雍容风范和富丽华贵的京绣、彩塑京剧脸谱、京剧盔头制作技艺、北京绢人等项目,又有起源、扎根和流行于民间的如中幡、飞叉、弹弓术、太少狮等带有草根性质的杂耍;既有适合舞台和广场精彩演出的项目,又有适合静态展览展示的民间绝活……囊括了文化部划分的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杂技与竞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十个类别。精彩的民间绝活、众多的民间花会、精致的各种手工作品、鲜明的京西文化特色……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和智慧,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群体的生命密码,是海淀区丰厚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淀人民数千年来文化、民俗生活的缩影。

2005年,海淀区成立了非遗保护工作办公室,专门开展非遗传承和保护管理工作。十年来,不仅初步建成了国家、市、区“三位一体”的非遗名录保护体系,而且壮大了非遗传承人的队伍,同时将非遗传习和保护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随着非遗申报评审工作的持续开展,越来越多的项目加入到区级以上的项目保护名录,区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达到了100多人。节假日,我们组织非遗传承人到公园、到商场、到部队、到农村、到社区,开展非遗教学以及展演展示活动,丰富了海淀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平时,组织传承人深入海淀区各个中小学,开展非遗教学工作。2015年,我们与海淀区教委合作,加大了非遗进校园的力度,派20多个传承人进入到北医附小、人大附中、北医附中、101中学、民族小学、上庄一中等中小学开展风筝制作、篆刻、颖拓、面塑、太极拳、皮影、口技等项目的教学;我们还与东升青少年活动中心、香山少年宫等校外机构合作,派传承人去开展教学和展示展演;另外,还邀请有关非遗专家,到学校去举办非遗知识讲座。非遗进校园,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陶冶了他们的情操,使他们获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并将非遗传承保护的种子播洒在孩子们的心中,获得了家长和广大师生的极大好评。   

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长效开展,也唤起了非遗传承人主动传承和保护非遗的意识,增强了非遗传承人传承和保护非遗的自信心、自豪感和自觉性,很多项目传承人在非遗工作人员的带动下,积极深入海淀区各个角落,去展演、展示或收徒授艺,将手中的绝活传授给年轻的一代。还有的非遗传承人主动出击,建立非遗传习所、非遗项目展示中心、非遗博物馆,或者利用手中的技艺,去开展创业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受益于传统文化。还有的不断“走出去”,参加国内外各类展演展示,到海外去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提升了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宏音斋笙管制作技艺、京剧盔头脸谱制作技艺、曹氏风筝制作技艺等项目成立了专门的传习场所,用以收徒授艺、展示展览以及挖掘整理研究技艺,曹氏风筝制作技艺项目甚至吸收了当地的残疾人,教授他们风筝制作技艺,让残疾人能够利用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图片8.png力。程氏针灸项目为发扬光大传统针灸文化,成立了大诚中医院,不仅收徒授艺,而且利用传统医术治病救人,惠及群众。可以说,海淀区的非遗保护工作正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而随着宣传的深入,我区群众的非遗保护意识也在逐步提高,非遗保护正逐渐深入人心。

自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以来,海淀区始终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脚踏实地地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给传承人创造传承、展示、展演以及展销的机会,指导和督促传承人开展项目保护工作,为宣传和扩大我区非遗项目做出各种努力。为保证非遗工作能够持续健康发展,下一步我们打算进一步扩大非遗进校园、进社区展示展演和教学的力度,并严肃非遗项目评审的进出机制,规范非遗项目资金使用以及各方面的工作制度,做好非遗传承的指导工作。同时,为了让更多的群众感受到我区非遗的艺术魅力,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非遗传承的队伍中来,将加大非遗宣传力度。希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能够参与到这项工作当中,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把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