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共文化志愿服务是推进我国文化建设的创新之举,有利于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范围、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本文从金东区文化馆志愿服务现状为出发点,提出了文化馆志愿者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升文化馆志愿服务的建议。
关键词:文化馆 志愿服务 文化志愿者
志愿服务作为一种以自愿且不计报酬的社会公益行为,在参与社会生活、促进社会进步、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志愿者成为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股巨大的人力资源,志愿者队伍的发展对于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市民的素质,促进社会融合具有巨大意义。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人们越来越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内心的充实, 参与志愿服务是一条有效的实现途径。文化志愿服务是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泛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 组织动员专业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志愿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在传播先进文化、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展示文化建设成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社会活力的体现, 既有利于公共文化服务本身的开展, 同时也有利于志愿者的自我提升,对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金东区文化馆文化志愿者现状
2008年,金东区文化馆在北京市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建设前提下,成立了海淀区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目前已经发展成一支1000余名的队伍。这些文化志愿者活跃在各行各业,他们当中有教师、有中国学生、有留学生、有退休老人、有企业朋友,他们用书法、绘画、摄影、文艺演出等形式,将文化的种子洒向海淀区的各个角落。2015年,海淀文化志愿者参与文艺演出活动、慰问演出10余场,大学生志愿者多次参与志愿服务,同时,海淀文化志愿者为各类学校提供了免费艺术培训,培训时长达到120余个小时。
二、文化馆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1.缺乏社会认知度、公众参与意识不足
由于公众惯于依赖政府,“参与自己的文化生活”的意识不强。公众对文化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认识非常有限。同时,一些政府部门对挖掘志愿者资源重视不够,还没有认识到志愿者资源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同时公众缺乏参与社会文化活动的渠道和多样化参与的选择。所以还有一部分公众在对于志愿精神、志愿文化缺乏了解的情况下,产生了一些偏见和误解。
2.缺乏资金保障、社会多元化支持不够
目前,志愿服务目前面临的最大的困难是资金的短缺。文化志愿服务在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开展活动等方面都存在经费短缺的问题,“无米之炊”的现象相当普遍,这就需要固定的经费渠道作为保障。志愿者服务他人、帮助他人的同时,不仅奉献时间精力,而且承担所有交通成本、服务成本、交流成本等等。有些志愿者做好事的时候不断奉献,竭尽全力,由于文化服务没有基本的资金保障,往往最后身心疲惫,负重不堪,难以坚持。
3、对文化志愿服务的宣传不到位
虽然社会各界十分鼓励和积极支持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广大媒体也进行了一定宣传。但是限于活动的频次、范围、影响等因素,整体文化志愿活动的宣传形式单一、宣传力度不大、社会影响力仍显不足。
4、文化馆志愿服务体系尚未建立
在文化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管理、绩效评估等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各级文化机构缺乏志愿者统一招募、培训及管理机制,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呈现临时性、短期性。
5、文化馆志愿服务没有与北京志愿服务平台衔接
北京市目前已经开通了志愿服务平台,虽然该平台涵盖了文体服务、环境保护、科学普及、法律援助、医疗救治等各方各面,但文化馆的文化志愿者并没有真正与北京志愿平台衔接,部分文化馆虽然在志愿平台上注册,但是没有真正开始招募志愿者,导致了文化志愿者与北京志愿服务平台的志愿者大部队“失联”,很多积极参与志愿活动的志愿者并不知道文化馆招募文化志愿者。
三、提升文化馆志愿服务的建议
1、强化志愿服务理念
文化志愿者的队伍的发展壮大,需要文化志愿者的热情参与和很强的奉献精神,要加强志愿服务的公益宣传力度,利用社会舆论,促进政府、企业、公众对志愿服务的全面认识,积极投身到志愿服务行动中。首先,要大力弘扬文化志愿精神,广泛传播文化志愿服务理念,让更多的人了解、认同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努力培育全社会志愿服务的文化自觉。其次,要充分发挥新闻宣传的舆论引导作用和文艺宣传的教育感染作用,广泛宣传先进志愿服务项目,热情讴歌文化志愿者的精神风貌和高尚情操,引导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做志愿精神的积极倡导者、践行者。此外,还要树立典型引领志愿服务,通过大力表彰文化志愿者先进典型,达到以典型带动全面的目标,形成“ 人人争当志愿者,个个竞相比奉献”的良好氛围,从而使文化志愿行动取得广泛的社会支持。
2、加大资金保障力度
资金支持和物质保障是文化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志愿者队伍的培训、管理、奖励等都需要资金的投入,志愿者参加活动还涉及通勤、餐饮、保险等费用。加大财政投入是建立文化志愿服务的长效保障机制的重要手段,首先各级政府应加大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比例, 建立文化志愿者扶持专项基金,为文化志愿者建立基本保障体系。另一方面,政府应制定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团体对公共文化志愿服务队伍进行资助或捐赠,如活动冠名、产品支持、广告平台等,为文化志愿服务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逐步形成多样化、多层次、多渠道、多体制的资金投入格局;还可以文化基金项目资助的形式进行投入,实行按服务项目拨款的资金投人制度,不断拓宽志愿服务资金渠道,确保文化志愿服务活动长效开展。
3、加大志愿活动的宣传力度
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充分体现了“团结友爱、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民族精神,各级文化部门要通过组织多种宣传方式,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不断拓宽文化志愿服务领域,吸引更多的文化艺术人才投身到志愿服务工作当中,在社会上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可借鉴台湾正在形成的文化义工的行销理念,在公众中树立起志愿者的形象,与社会团体、新闻媒体等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运用邮寄张贴宣传广告、召开新闻记者会等手法宣传志愿服务,使大众了解、接受、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也可借鉴香港文化中心的经验,致力于文化义工的宣传推广,争取众多企业的赞助,使得文化义工在购书、观看演出等文化消费方面获得多项优惠。
4、建立健全文化志愿服务管理制度
文化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是公共文化志愿服务常态长效运行的基础。要健全、规范公共文化志愿者的招募、任用、培训、考核、交流和激励制度。
首先,志愿者的招募、注册和管理工作,要与市志愿者联合会的网站联网,建立全市统一的公共文化志愿者数据库和协调管理系统,详细记录志愿者的自然情况、艺术特长、服务类别、服务时间等。
第二,建立志愿者的教育培训制度,编写统一的文化志愿者培训教材,做好与文化志愿者服务相关的知识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提升文化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通过给志愿者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在服务他人的同时,自身得到提升,也能激励志愿者更好地投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中。
第三,完善志愿服务的绩效考评,加强对志愿服务项目的评估工作。文化志愿者提供的文化服务属于无偿性公益服务,相对于服务单位来说,其项目的人力资源成本几乎可忽略不计,难免会有滥用文化志愿服务的现象出现。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在公共服务领域实行绩效评估是解决公共服务低效率、高成本问题的一把有效钥匙。绩效评估制度可以从机制层面确保社会公共文化资源不被浪费,并在微观层面得到最优配置。同时,这项举措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管理体制来说也是一种创新。
第四,建立社会激励机制,具体措施如下:一是标准的制定,根据贡献大小评定不同的等级,授予称号;二是将优秀又化志愿者事迹反馈到其所在单位与社区,引起工作单位的重视;三是建立“互动”机制,志愿者为社区提供又化服务之后,可以免费享受社区间的交流服务;四是有效利用社区资源,为志愿者提供最大程度的服务项目与活动支持;五是对激励机制进行细化分配。可以将表彰纳入政府的各级表彰序列,建立以服务业绩为主要评价依据的表彰奖励机制。
5、打造文化志愿者特色品牌
公共文化志愿服务应面向基层,积极拓展服务范围。首先,文化馆可以利用自身平台优势,紧密结合文化下乡、慰问演出、城乡文化结对等活动载体,推动文化志愿服务队伍进社区、厂矿企业、乡村等,特别要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为服务重点,在服务项目、服务手段、服务方式上推陈出新,在探索创新中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推动文化志愿惠民行动常态化开展。其次,要充分发挥文化志愿者的专业特长,积极探索具有地方和行业特色的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模式和活动形式,挖掘民间民俗文化特色品牌,创作了来源于现实生活、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提供适合不同群体口味的文化产品供给,不断提高文化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结束语
文化志愿者队伍是开展文化志愿服务的基础,也是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可靠保证。文化志愿者想要不断发展,必须建立一套理性的管理体制。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促使文化志愿者事业走上健康、规范的轨道,发挥更加积极的社会作用,而且从根本上满足社会公众的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大力发展文化志愿服务体系有效促进和谐社会构建——上海公共文化志愿服务体系的分析与思考 上海市群众艺术馆 任菡瑾
2、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理念 探寻公共文化志愿服务之路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部 杨青
3、对完善文化志愿服务管理体制的思考 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敬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