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cess)

关于构建“文化养老”体系的思考

时间:2017-07-04 13:23 作者:杜娟 次阅读 来源:金东区文化馆

摘要:“文化养老”是一种能体现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当前,“文化养老”还处在起步阶段、存在多方面发展不平衡、学习活动平台不足等问题,本文通过山东烟草实施“文化养老"的案例,进一步的探索了文化养老的新模式,同时,对如何推动“文化养老”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文化养老 公共文化服务 企业构建文化养老体系

 

   一、文化养老 内涵、意义

“文化养老",是借助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来提升老年人生活状态、精神面貌,使老年人忙起来、乐起来的一种有别于以往养老方式的新模式。它以文化活动为平台,以物质性保障为基础,以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为重点,以沟通情感、交流思想、拥有健康体魄与心态为基本内容,以张扬个性、崇尚独立、享受快乐、愉悦精神为特征,以政府、企事业单位、涉老机构及街道社区的共同参与为依托,通过设置科学合理的娱乐项目满足不同性格、不同爱好老年人的需求,实现物质与精神双重养老。“文化养老”体现了对人的全方位、多角度关怀,是一种从大格局、宽视野看待养老问题的理念。

通过文化养老可以帮助家庭和社会形成健康积极的老年价值观。实现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有利于老年人的自我完善和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开发老年人才资源,缓解我国经济建设中人才的压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二、公共文化服务在“文化养老”中的作用

  (一)满足老年人的文化需要

很多老年人由于年轻时缺乏学习的环境和条件,退休以后有了时间和机会,非常希望学习知识、提高修养。依托街道、社区、单位、村镇、敬养院等个体单元,开设老年教育讲座或开办老年大学,可以满足社会的发展和老年人的普遍需要,将更多的老年人引导出来,走向社会。激发老年人的活力与创造力,充实老年人生活,充分发掘老年人的内在潜质,满足其精神需求,达到文中教、教中动、动中乐、乐中寿的目的。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可以非常丰富多彩,除了讲授文化、体育、艺术等内容外,还可以举办一些常识性讲座,如常用的医疗卫生知识、防诈骗、防火防盗知识、防遗忘知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对营造良好的社会养老氛围,满足老年人劳动需求、社会交往需求、实现自我价值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保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老年人通过在公共文化机构,如在文化馆、图书馆参加活动,可以排解老年人心中的孤独苦闷,老年人在这里可以找到情绪宣泄的渠道。“文化养老”通过让老年人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兴趣浓厚的文娱活动中去,营造全社会重视老年人的良好氛围,通过搭建平台,让老人们真正体验到人老后的人生情趣和存在价值,实现他们的老年抱负,同时达到延年益寿。

  (三)对社会的良好导向作用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不仅需要物质方面的满足,更需要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各方面的支持。他们的一言一行,不仅对子女有指导性作用,而且可以成为社会事件的发起者。重视了精神文化,对老年人身心健康乃至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重视文化工作,重视文化对各项事业的推动作用,也是我党的一贯做法和成熟经验。“文化养老”则可以使老年人的诉求得到满足,找到上传下达的途径,重新审视老年人的需求。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文化养老”可以倡树社会新风,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老年人的良好氛围,从而净化社会风气,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养老,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和具体体现。

   三、“文化养老”的现状剖析

笔者通过在文化馆参加活动的老人和在社区锻炼的老人采访,对“您经常参加哪些文化娱乐活动?限制您参与活动的因素又有哪些?”“您对单位、社区以及其他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所组织的活动是否满意?有哪些意见与建议?”两条问题回答的归纳,发现当前的文化养老现状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具体来说有以下方面:

(一)“文化养老”尚处在起步阶段。

   1、社会认知度不高

目前,良好的“文化养老”氛围尚未形成,对于文化养老,缺少有效的宣传渠道、宣传形式和宣传平台,致使社会对“文化养老”的关注度和知哓度不高,很多老同志尚处于被动接受而非主动参与的阶段。部分人也包括一些老年人对“文化养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往往存在重物质养老而轻“文化养老”的思想,认为“文化养老”是精神层面的范畴,实施起来比较困难,远没有物质给予来得直接和实在。对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则少有过问,致使有的老年人长期缺乏思想关心,情绪低落。

   2、对“文化养老”活动开展的认识不到位

  目前大多数地区开展的文化养老主要限于文体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年人的寂寞和忧愁,而对于老年人一些深层次的需求,如可能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还缺乏关注,未能及时进行有效疏导、咨询或专业的心理治疗。诸如老年人情况复杂,居家养老服务资源相对紧张,不能较好地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实际需求。加上老年人在医疗护理和精神慰藉等专业服务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于老年人的精神心理服务和贴身健康服务一般难以顾及。

   3、有关部门对老年人的文化需求了解不到位

关于老年文化需求这块内容,缺少专业化、细分性质的调查,老年人的反馈意见没有专人去收集整理,使得服务单位无法准确掌握老年人的文化需求结构。很多老年人因诸多客观因素,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围着菜篮子转、围着孙子孙女转、围着麻将桌转,很难从事无巨细的家庭琐事中抽身出来参与文体活动。

  (二)多方面发展不平衡

  1、老年人需求多样

老年人人多面广,精神文化需求认知不一,常规性的文体活动已经满足不了一些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他们希望掌握计算机、外语、书画、音乐、舞蹈、卫生保健等新的知识和技能。虽然老年大学等机构拥有一定的教学资源,但由于时间与交通的限制,以及各级老年大学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各有侧重或多有缺失,仍不能很好地满足老年人的此类需求。主要依靠公共文化系统自身力量开展的老年人教育免会产生局限性,没有专门从事文化养老工作、经过系统化学习实践的专业人才,难以开展好工作。

  2、各区域间发展水平不同

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城乡经济社会条件存在差异,对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认知不一样,导致”文化养老”工作在各地区的发展不平衡,有的比较超前,有的相对滞后甚至空白,没有形成“文化养老”的社会大环境,“文化养老”缺乏后劲与活力。

  (三)学习活动平台不足

“文化养老”的学习空间往往需要以管理单位、老年大学及老年活动中心等作为依托和载体,学习活动场地不足、活动设施不够完善直接影响了“文化养老”的推行。社区党支部、老年大学是老年人发挥余热的主阵地,很多老人也乐于组织、参与一些对社会有积极意义的活动。但由于受活动场地、活动经费、软硬件建设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很多有创意、有意义的活动得不到开展。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资金投入,老干部文化养老场所建设有所加强,但整体水平还比较落后,特别是基层文化养老设施还很匮乏,具备专业素养的相关工作人员还很稀缺,远不能满足广大老干部文化生活的需求,面对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更显得捉襟见肘。

  (四)长效机制不健全

“文化养老”的推动工作上来看,尚缺乏行之有效、相对配套完善的工作机制和工作制度,开展的文化养老活动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与监督管理制度。多数地方在做好物质保障这一硬性指标上能够达标,但对老年文化需求重视不够,缺乏对文化养老模式的激励与考评机制,没有完善的服务标准、监督办法和奖罚措施。缺乏后劲与活力,工作的长期开展有难度“文化养老”在各地区的发展欠平衡,没有形成各方面共同重视的社会大环境。“文化养老”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并有健全完善的养老体系和养老制度做支撑。

  (五)文化养老中忽略了传统文化的融入。

尊老敬老作为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孝道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体现着人道原则,内含着和谐理念,蕴涵着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文化养老作为老年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其方方面面受到传统文化的辐射和影响,但目前的养老文化研究和实践主要地强调制度建设和对老年人的文化供养,忽略了将传统文化的元素融入养老过程中,老年人在养老中的主体地位也由此丧失。制度建设固然重要,但是作为一种刚性的约束,其无法全面实现养老。如在解决家庭中的“孝养”问题,诉求等方面,制度的作用是有限的。

  四、“文化养老”典型经验的研究报告——山东烟草实施“文化养老"的案例

山东烟草系统共有8148人的离退休人员,对一个有如此庞大退休人员的系统来说,如何让这些人的思想稳定、心态端正,对于山东烟草乃至山东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至关重要。可以说,离退休人员在山东烟草是一支力量庞大、不可忽视的队伍。近年来,山东烟草充分整合集体智慧并向相关研究机构进行咨询,大力探索“文化养老”新模式,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在全省系统离退休人员持续增多,社会养老需求与老龄化问题矛盾日益突出的新形势下,构建文化养老体系,探索出一条特色“文化养老”道路。

  (一)建设“心灵关注”体系

“文化养老”工作人员通过走访退休人员,同他们进行沟通洽谈,及时掌握离退休老同志的内心变化、了解精神需求,分析出导致他们心理产生困惑、精神状态不佳的原因,指导如何采取恰当的方式与举措来帮助老同志克服困难,恢复应有的健康状态,提高老同志对离退休工作的满意度与支持度。建立心灵关注”工程应急机制,当离退休老年同志出现思想波动,一时无法理性思考而做出冲动、过激的行为时,就需要完善的应急机制最大限度减少此类现象发生时所带来的危害。应急机制应明确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建立应急档案,做到在平时就对每位老同志有相当深入的了解,掌握其性格特点与喜好,做到应对突发事件急中求稳、慌而不乱。

同时,开办健康教育辅导班,以教育辅导班这一有效载体,积极教导他们在生活中应该注意的细节和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地方,如何应对和克服不健康情绪,积极加大对离退休人员身体、心理健康教育力度,让正确的、积极的健康思想占领离退休人员的大脑,使离退休同志保持乐观、愉悦的心态。

  (二)打造服务“文化养老”的专业人才队伍体系

要大力加强离退休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大力提升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正确的敬老观、尊老观、养老观培训。加强离退休管理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努力在充实老有所养、丰富老有所乐、加强老有所学、抓好老有所教、增强老有所为上创出新路子、探索新办法,开创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三)注重人文关怀,强化人文精神培养

注重人文关怀,强化人文精神培养,要建立科学的文娱项目设置与评估体系。对各种活动的设置进行严格的前期调研,充分了解不同性格、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精神需求,仔细分析活动的哪些方面能够体现公司对离退休同志的人文关怀,哪些层次能够促使离退休同志更加深入的思考人文精神,在细化需求与分析人文精神培养的基础上推出合理的娱乐项目与活动;同时,积极做好文娱项目的反馈工作,了解老同志的想法和建议,通过沟通协调的方法,做好对文娱活动及内容的完善工作。

(四)建立专门的资金预算与支出部门

实现“文化养老”效果的显着提升,就必须有良好的资金保障。文娱活动的开展需要大量的设备,一些项目的开展诸如旅游、竞赛等活动的筹划也需要必要的资金支持,同时,“文化养老”相关设施的维护与保养亦需要相关资金。因此,应该成立专门的“文化养老”资金预算与管理办公室,一方面应建立健全“文化养老”的组织框架体系,为“文化养老”工程的深入开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另一方面,应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资金运用科学化、合理化的目标。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无限制的投入资金,也不能以资金投入量大小来衡量“文化养老”活动开展的成效。

  (五)完善的宣传与教育引导体系

山东烟草要持续深化“文化养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是基本要求。加大宣传力度要强化宣传工作组织领导,在省局(公司)机关和各基层单位成立“文化养老”工作办公室,牵头负责活动开展,加强“文化养老”宣传工作。大力倡导敬老爱老的社会风尚,宣传“文化养老"的积极效果,在全省系统内营造良好的“敬老爱老”、“文化养老”的社会舆论环境。分管离退休人员工作的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经常到各单位召开离退休人员座谈会,积极提倡“文化养老”新理念,争取广大离退休人员的认可和支持。工会、共青团等有关群众性组织可选择合适的时机,深入基层单位、深入老同志家里,开展一些为离退休职工送温暖活动,宣传“文化养老"活动。努力使每一位离退休人员都了解“文化养老”的内涵、目的和下一步工作方向。要把“文化养老”纳入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考核范畴,定期组织对“文化养老”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和考核,激发各级各单位实施“文化养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纸等各种媒体,利用召开会议、内部刊物、网站等各种载体,强化“文化养老”的舆论引导,增强全体职工“文化养老”意识,营造“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大好局面。

   五、推动“文化养老”的对策与思考

各级政府都把关心老年人生活,不断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自己任期的工作目标和职责,从而大力发展夕阳红事业。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开放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举办公益性文化事业,为老同志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设施,为文化养老铺路搭桥,创造条件,提供契机。

以依靠单位、部门、社区实施敬老、爱老、助老行动,在全社会弘扬孝道文化,为老年人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在老年人子女和老年人服务工作者、志愿者中开展评选“尊老孝星”、“助老明星”活动,挖掘老年人“孝道文化”先进经验和典型建立良好的宣传渠道、宣传形式和宣传平台,积极开展“五带头”优秀老年人党员以及“孝亲敬老之星”群众性评选活动,使老年人沐浴社会的关爱。

社区也可开展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净化心灵,提升素质,形成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心态。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自身价值,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和生命意义的追求,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终身发展。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对养老问题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每一个企业都有为社会、为国家承担起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的义务,协助国家和社会解决好养老问题。离退休人员不仅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离退休人员队伍是否稳定,影响到企业的健康发展,更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号召各地及全社会组建成立“老年志愿者”组织,不断发展壮大“老年志愿者”队伍,让那些身体健康、热心为老同志服务的老同志、老干部,加入到“老年志愿者”的行列,真正实现“老帮老,老扶老”,更多地把年轻人从养老的重负中解放出来。这也是山东烟草“文化养老”极为成功的经验。

因此, 努力推进文化养老,通过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老年人积极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改善并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这既是在更高的层次上探索建立社会养老长效机制的需要, 也是社会实现人本管理的具体体现。

国家应鼓励不以追求高额利润为目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扶植:一是减免税政策,对于真正专心做“文化养老”事业给予老年人心灵关注、精神慰藉的公司可以减免其税收;二是设立“文化养老”基金会,允许向全社会募集福利基金,用于提高老年人的精神世界、给予心灵慰藉;三是建立国家养老事业激励机制,鼓励有识之士投资“新希望工程”与“心灵关注”工程,在建立老年公寓、养老院等老年设施方面,给予土地、贷款、融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在帮助老年人解决心理问题过程中给予技术指导;从今天看,国家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对“文化养老”的投入、加大对老年人的心灵关怀力度是必要的,从长远看,今天的投入,在未来的老龄化时代,将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这是有效解决我国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的捷径。

“文化养老”作为一种更高层次、更为科学合理的养老方式,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有极大的发展空间,相信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和谐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文化养老”这一理念会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中国特色的离退休工作会越做越好。

 

  参考文献:

1、山东烟草系统文化养老工程优化研究  朱怀梅

  2、“文化养老”初探 韦庆辛 黑河学刊 2012年9月

3、推进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建设的思考 曹长元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