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坨太平鼓】濒危状况和保护措施


(1)苏三四村太平鼓艺术传承人已逐步凋零,新一代表演者虽有继承,但目前,苏三四村老一代表演艺人已经年近古稀,不能够挑起太平鼓大旗,新一代人又缺乏对这一艺术形式的认知和浓厚兴趣,面临后继无人的状况。 

(2)由于太平鼓这一民间舞蹈样式源于历史,目前口口相传下来的表演套路多半还是沿袭过去的习惯,其舞蹈动作陈旧、歌词曲调单一,不被年轻一代看重,不易推广。 

(3)目前仅把太平鼓视为本地的一种民俗活动,少有跨地域文化交流和互动表演,还没有大范围的把这一艺术形式发扬传播出去。 

(4)缺乏资料性记载和历史记录,不利于进一步挖掘保存。 

(5)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忽视怎样复活和振兴太平鼓之一艺术形式,没有给予足够的抢救指导和资金支持。

IMG_1229.JPG


保护计划


太平鼓独具特色,是民间艺术的瑰宝,民间影响广泛。但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当代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使得这一民间艺术趋于消亡。值得庆幸的是,自1970年中后期,在苏家坨镇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和苏三四村委会文化宣传工作人员的重视中,苏三四村恢复了太平鼓的表演,并且一直持续保持在村内村外的演出,让这一地域文化形式发扬传承。 

具体的项目保护方案如下: 

1.保护太平鼓传人 

1)对太平鼓艺人任又清、刘淑贤、王克勤等老人在生活上予以关心、照顾,使其健康长寿。 

2)对任又清、刘淑贤、王克勤等老人的后代,如王克勤的女儿、孙女进行重点培养。 

3)对建在传承人进行采访,记录具有历史价值的太平鼓资料。 

2.保护太平鼓制作手艺 

1)根据老一代艺人的传授,将太平鼓的制作流程和工艺手法传承下来,保护这一古老的技艺不失传。 2000年“世界水日”宣传.JPG

2)在时机成熟和市场条件完善的情况下,将这一特殊的,具有艺术收藏价值的器乐推广出去。 

3.保护太平鼓知识产权 

1)关于太平鼓传承人讲述的口头或文字资料均享有着作权、署名权等法律权利。 

2)太平鼓表演可收取费用。 

除了以上具体计划之外,从可续发展角度保护太平鼓艺术,设计如下五年项目保护计划: 

1)建立苏三四村太平鼓艺术专题展览室,开辟宣传、推广太平鼓艺术的窗口。收集太平鼓资料,制作、编印太平鼓艺术的刊物,普及太平鼓知识。录制太平鼓表演教学光碟,培养年轻一代传人。 

2)可以考虑将这一民间艺术引入学校,从村内、附近小学、中学开始,纳入到文艺教学活动中,培养青少年对太平鼓的热爱、自豪之情,使其传承不断。 

3)区文化馆和苏三四村委会齐抓共管,以村文化大院为活动场所,文化馆委派舞蹈老师辅导排练,不断提高太平鼓表演艺术水平,提供展示太平鼓魅力的机会和舞台。 

4)积极筹备苏三四村太平鼓民间表演队,制定规章,选出队伍负责人,建立吸收、培养、发展队员的体系,打破村界,让太平鼓在更广阔的地域内活跃起来。 

五年计划仅是一个短期目标,把太平鼓的传承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落实,整体规划,详细安排。总之,将太平鼓表演推广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项目,并走出苏三四村和苏家坨镇,走上更广阔的文艺舞台,为本地经济、旅游开发和文化宣传发挥作用。